模糊图片测性格?科学实验为你揭开谜底

锚点111

社交媒体上热传这样一个说法:看模糊图片能够测试性格。一项新研究利用鸭兔图等图片来测试乐观、拖延等特质,结果发现网上流传的大多说法是心理神话,但也挖掘出了一些有趣的关联。

在社交媒体上,经常有人贴出模糊图片,并宣称你第一眼看到的内容,能够透露你的性格或思维方式。例如,有一张图片既像年轻女子又像男子,有人言之凿凿地表示:先看到女子的人,乐观且好奇;先看到男子的人,诚实又稳重。这种说法听起来颇具吸引力,就连《新西兰先驱报》在2016年都报道过类似的例子。然而,这些断言究竟靠不靠谱呢?研究者决定深入探究一番。

为了弄清楚真相,他们找来一群人,让他们盯着四张经典的模糊图片——鸭兔图、老少妇图、鲁宾花瓶和马海豹图,每张图片都能看出两种形象。参与者需要先说出自己第一眼看到了什么,然后再填写一份问卷,用于测试性格五因素、乐观程度、拖延习惯、整体思维和决策风格。结果显示,网上那些信誓旦旦的说法大多缺乏科学依据,成为了新的“心理神话”——看似热闹,实则站不住脚。

这种心理神话并非新鲜事物。以前就有人笃定地说人只用10%的大脑,或者眼睛乱动就是在撒谎,甚至认为星座能决定命运。这些误解在民间广泛流传,可惜都没有证据支持。如今,模糊图片的说法也加入了这个行列,研究者觉得很有意思:它不仅暴露了公众对心理学的误解,还能让人思考,为什么这些毫无根据的说法总能流行起来,大家还热衷于分享呢?

当然,实验并非毫无收获。有些发现很耐人寻味。比如,在看鸭兔图时,先看到鸭子还是兔子,竟然与性格和乐观程度存在一些关联。还有老少妇图,年纪大的人更容易先看到老妇人。这引发了研究者的好奇心:这些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秘密,值得进一步挖掘。

实际上,模糊图片在心理学领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。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人在不同解读之间切换的速度,探讨这与创造力等方面是否有关联。例如,Blake和Palmisano在2021年发现,看内克尔立方体时切换频繁的人,分歧思维得分更高。后来,Koivisto和Pallaris也证明,认知灵活性在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。但现在网上流行的说法有所不同,它们关注的是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,以及与你的个性有何联系。而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。

早年,McManus团队查阅了1953年BBC的一个老项目档案,当时有近4000人寄回明信片,表明自己看鸭兔图时是先看到鸭还是兔。数据中呈现出一些有趣的规律:男性比女性更爱看鸭子,年长者更倾向于看到兔子,而用哪只手与这并无关系。还有Brugger夫妻在1993年发现,瑞士的孩子们在复活节前后看这张图时,常常觉得是兔子——这可能与节日里的兔子联想有关;到了十月,就多半看成鸭子了。

再如,Balcetis和Dunning在2006年做了一个小实验:给予参与者奖励,让他们尽量看出某种形象。以马海豹图为例,想要找到农场动物的人多半看到马,而想找海洋生物的人则会认出海豹。由此可见,动机确实能够影响你的观察结果。

谈到年龄,Nicholls团队在2018年对老少妇图进行了研究。他们将图片闪现500毫秒,然后询问大家觉得图里女子多大。结果显示,30岁以上的人给出的年龄明显高于18到30岁的人。Brouwer后来重复了这个实验,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。不过,他们还想探究年龄是否会影响第一眼看到的内容,结果发现并无差别。

总的来说,以前的零星研究已经对模糊图片和某些特质的联系进行了探索,但网上那些热门说法,还真没有人进行过正式验证。这次实验算是开了个头,利用四张心理学经典图片,试图揭开这些说法的真面目。虽说大部分断言都没有得到证实,但鸭兔图与乐观、老少妇图与年龄之间的联系,还是让人眼前一亮。未来,沿着这条路或许能挖掘出更多心理学的宝藏。

本文译自PeerJ,由BALI编辑发布。

# 所以欧卡真的能测试心理吗?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